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冲退处士章察行状 北宋 · 吕陶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一一、《净德集》卷二八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六、民国《华阳县志》卷三○
蜀有知道君子章察,先本闽人,五世祖练,唐广明中僖宗西幸,有官守,家乘阙而不载。
高祖父垂裔始居眉之彭山,曾祖曰琏,祖曰道,方徙居成都之双流县
考曰惠,妣蹇氏,三子,孟曰忠,仲曰亮,季即府君字隐之
生三年考没,七岁母氏亡。
既孤,鞠于兄嫂,以所以事父母之道,悌而报焉。
未冠,治经术,往来成都求师,质问大义。
乡先生任维翰若释中古,皆通经,善讲解,悉从之游,得其要旨妙论,阶之以践古人之阈。
故其志修,其行懋,与人言古今人事物理之变,所谓索而难至者,皆探抉窔奥,务得其极而后已。
尤好扬子云太玄经》,知《玄》以数寓道之用,三摹九据始终之变,著《发隐》三篇,《讲疏》四十五卷,《太玄图》、《卦气图》各一。
虽前世陆绩、宋衷、王涯辈通《太玄》学者,殆有不及也。
庆历四年枢密直学士蒋公堂以其书荐诸朝。
皇祐三年仁宗祀明堂,赐粟帛。
四年,端明殿学士杨公察又荐之,除本州助教,恳避不拜。
至和二年宣徽使张公方平奏请以「处士号旌之,不报。
嘉祐四年天章阁待制何公郯陛对,以疏论列,诏委转运使详定其实。
殿中侍御史赵公抃兼按一道,即以学行之懿条悉闻上,乃赐今号。
翰林侍读学士王公素方牧是郡,遂命所居之乡曰「处士里」,曰「通儒坊」,曰「冲退」。
由是浩然以圣贤之道自裕,忧喜无累形,是非无撄中者十年,非其趣之高远,德之精微,畴能尔?
娶魏氏,生二子:长曰祀,举进士,应嘉祐诏,以行艺敦遣,今为著作佐郎、守汉州绵竹县事;
次稷,业文未仕。
孙男四人,曰正,曰,曰益,曰宣,方治经求进。
处士尝为歌诗杂文二十卷,行于世;
《卦气图》以石刻于府学之西;
太玄经》图并文集刻于中兴寺子云祠堂
熙宁元年四月,未病,先辟谷六十日,尝言以气治之
六月九日,卒于冲退坊所居之第,享年七十六。
明年九月壬申,葬于华阳县普安乡白土里。
呜呼,处士道义充于身,文章传于世,惜乎固高节,隐居不仕。
今朝廷方修一代之史,则处士之清名皆可书也。
陶既得其详,敢序大略,以备史馆之载录云。
陈环溪 明 · 方献夫
七言绝句 押删韵
朱云一疏排阊阖,王素孤风动海山
七十峰头有明月,独能千里照君颜。
朝奉郎致仕黄君墓志铭 北宋 · 刘挚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六八一、《忠肃集》卷一四
君讳莘,字任道姓黄氏
自少奇颖有器识,以文行知名一时。
皇祐五年进士第,为扬州天长主簿,徙恩州清河
前时黄河在州境而县并河,岁输刍茭。
后河去犹赋之,至是积逋十四万于数十贫户,都水督责鞭笞不已,六年无可入。
君条列于朝,悉蠲之。
时遣使宽恤民力,欲一切罢河北驿传之须于民者。
君言骚民故当禁,而事系国信往来者,亦何得废?
独可具民所劳费,以其数当税役,朝廷行之。
至今公私为便。
使者吏卒过境,小有夤缘为扰,必按以法。
岁饥,部使者不肯赈,遂发宁化镇仓,人赖以活。
秩满,改秘书省著作佐郎、知曹州济阴县事。
神宗即位,迁秘书丞
广济河决势蹙,乃询邑人,议破南堤以分水,水去病邻邑。
君曰:「此于法甚重,其可以累他人」?
亟自劾。
韩魏忠献公、吴正宪公御史台吏有论救,知冤句县张复礼至请纳官以赎之,朝廷亦嘉君意,止夺一官免,邑人绘君事之。
魏公留守北都,荐教授国子监
丁内外艰,服除,复前官,直进奏院
召对,上犹以济阴事奖劳之。
提举河北常平仓,改东路转运判官,徙西路。
水沴谷贵,奏罢市易司,增价以籴,免民艰食。
继又赈之,遂无转流。
陕西提点刑狱驾部员外郎汲逢坐市易事系秦州诏狱,逮三百人,久未决。
主者幸有功,惨覈巧诋,先绐移于州
君方摄事,亟遣医,得无恙状,乃檄问所以为不实者。
主者情见趣竟狱,不敢小出入,得无冤坐,径诣君位谢曰:「获更生,实君赐也」。
官制行,换阶奉议郎,召入尚书省,为职方员外郎,转承议赐绯衣、银鱼。
久之,求补外,知汝州
元丰八年,今上嗣位,迁朝奉郎,以足疾,请致仕。
十二月四日于州舍,享年六十五。
前娶皇甫氏追封永安县君
后章氏,封武宁县君
子三:材,婺源主簿
枢,睦州司法参军
杞,兴化主簿
女二:长适朝奉郎王续,次进士蔡居厚
君事亲至孝,友爱诸弟,与人交有终始。
性谅直,勇于为义而廉于进取。
临事不惑,所谓祸福利害不以动其心。
闻人善,喜切切称道;
其不善,亦不能隐,必面告之使改。
尝谓天下大分,惟是非黑白尔,要不可使淆。
见小不明则咄嗟愤叹,其为治仿此。
故所至大有声,而亦或以不得于人。
政事本于仁厚爱民,为监司不事边幅,未尝置人于法。
布衣时闻舒州江令丰有孚能吏,以诬系狱,即驰见转运使王素,白其冤,素立释之。
君故不识有孚,有孚亦未知也。
晚年益喜论事,忧深思远,过于在位者。
尝上疏论免役钱不当及下户,大臣不禁宾谒。
与人语,简雅有风致。
文章豪健洁齐,源远而气正,有集四十卷,藏于家。
曾祖元吉,仕江南
祖觉,仕皇朝为殿中丞
父孝绰,号「潜山先生」,以君仕于朝,赠朝奉郎
元祐八年十月辛酉葬君于郓州须城之望山其父墓次。
某识君三十馀年,潜山之葬实铭之。
于是诸子复以为请,乃作铭曰:
黄氏著姓,江夏其初。
有避唐乱,闽浦城居。
逮君皇祖,爰徙于舒。
既没而窭,遂葬太湖
潜山子仕,奉亲北方。
终养又卜,汶山之阳。
神灵安之,迁徙何常。
有美惟君,志大气刚。
学以泽之,蔚有辞章。
力善徇义,其身可忘!
文明,腾淩颉颃。
谁斯所储?
屯闷弗张。
间出一二,已韡其光。
老以一郡,止于散郎
才之不契,由古则然。
有城有室,附于潜山
刻诗撰实,以诒后传。
鲍殿院(以下代赵月山 宋末元初 · 俞德邻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七八、《佩韦斋文集》卷一四
涣扬宸綍,副台端
乘白马,伏青蒲,谋已裨于帝右;
立花砖,冠黑廌,班遂陟于殿中。
古柏昼寒,法星夜炯。
恭惟某官道方而大,德纯以精。
玉壶风露之清,伟然忠义;
金薤琳琅之粹,蔚矣文章。
顷际飞龙,尽空凡马。
悬衣冠于宣政,传驺哄于大明。
王仲仪之执奏不移,凛如鹘击;
吕希哲之辞官未获,已肃象筵。
归泰畤以均釐,升南台执法
名高千古,已寒未死之奸谀;
晓觐九重,共指非凡之御史
长身肮脏,直节崚嶒。
治平之用忠宣,岂拘近制;
己巳之拜献简,亦自此官。
某夙荷轸存,况叨覆露。
鹭鸳簉羽,阻瞻天路之泬寥;
燕雀驰忱,永托厦云之突兀。
向慕,未艾敷棻。
朱玉林兼柬萧孟敬仲仪 元末明初 · 周霆震
 押词韵第四部
清商泛空旷,肃此林下庐。
中有学仙子,佩服明月珠。
泯然樵牧间,乃与萤爝俱。
南邻隐抱璞,世守甘自愚。
孟也亮以质,仲也渊而姝。
千金发奇观,邂逅意不殊。
揽结誓绸缪,幽贞谅无渝。
物情贵眩鬻,悉意时所趍。
煌煌席上珍,待价当何如。
访录昭宪皇后杜氏之裔诏政和五年十一月八日 北宋 · 宋徽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五九二
昔我艺祖,聿怀明德,戡定祸乱,应天顺人,肇造区宇,奄宅万国,亦惟内助,克相以成。
恭惟昭宪皇后淑哲懿敏,诞育二圣。
深谋远计,辅佐初潜,勤劳王家,勋在社稷,俾我祖宗创业垂统,以成万世之业。
燕及后昆,其敢怠忽?
今考杜氏之后,阀阅微替,其求于条,不在仕版,第宅圮潨,贫不自给,岂所以慰在天之灵,报垂裕之德乎?
可令有司访其俊裔,命之以官,检会明肃光献诸后故实,条具来上,以称朕意(《宋会要辑稿》后妃一之二四。第一册第二三二页)
某氏封充媛 北宋 · 王安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八○一、《王魏公集》卷三
古者王之六宫,必有妇寺之职,所以述宣阴教、辅成内治。
朕若稽古,登建嫔御,位不必备,唯才德之称焉。
具官某氏,徽柔懿敏,淑惠静专,保阿之训有光,禖祝之辞屡应。
充媛之选,视秩甚隆,非为汝私,于以求助。
式燕且誉,好尔无射,资富能训,惟以永年。
允怀于兹,用对宠渥。
次韵王定国韩子华过饮1085年 北宋 · 苏轼
 押纸韵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楚有孙叔敖,长城隐千里。
哀哉练裙子,负薪蹑破履。
岂无故交亲,逝去如覆水。
不如老优孟,谈笑托谐美。
世家不可恃,如倚折足几。
祥符有贤相,手握天下砥。
懿敏亦名公,三贵德爵齿。
盖棺今几日,公子谁料理。
谁要卿料理,欲说且止止
宅相开府公,久为苍生起。
如何垂老别,冰盘馈苍耳。
亲嫌鹗荐,相对发微泚。
新诗如弹丸,脱手不移晷。
我亦老宾客,苦语落纨绮。
莫辞三上章,有道贫贱耻。
王仲仪砚铭1091年 北宋 · 苏轼
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八四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一九、《六艺之一录》卷一三○ 创作地点:安徽省阜阳市
汲、郑蚤闻,颇、牧晚用。
谏草风生,羽檄雷动。
人亡器有,质小任重。
施易何常,明哲所共。
贺左史王侍郎应麟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二四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一九
华柱史,晋二天官
冠螭首蛾眉之班,紫毫发彩;
上鸡翘豹尾之列,金镜题才。
宸命诞颁,朝绅胥庆。
某官四明间气,诸老传真。
海内第一流,负古人所自任之志;
胸中三万卷,成当世不能为之文。
擢异科,轶平园无盘洲;
载令德,自文正懿敏
畴资鸿硕,遍历清华。
金华而朝右拗,藉甚告猷之益;
内玉堂而外西掖,焕乎宜诰之称。
丕彰近甸之民庸,式著本朝之公望
复作蓬山领裒,盍为禁路羽仪!
褚遂良之录起居,载笔聿严于书法;
孙莘老之振淹滞,持衡爰别于品流。
增贲纶垣,行登政府,某幸依官簿,况托年家。
惭无佳吏部之名,愿言庇厦;
敬致真从臣之贺,尚听扬庭
乔木亭铭 宋末元初 · 牟巘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二三五、《陵阳先生集》卷七
晋国王公祐手植三槐于庭,虽不作王溥官职,而其子文正公旦为名宰相,孙懿敏公素为名谏官名将帅
曾孙巩,苏文忠公为记三槐堂,称其好学而文,以世其家。
又为作懿敏真赞,发明故国世臣之义,以为世臣者,其勋烈已著于时,德望已服乎人,譬之乔木,封植之勤养,自拱把以至合抱,非一日之故。
其论,懿敏公之父祖子孙盖足以当之。
予倩张柍字仲实循王五世孙,追惟前烈,宝其旧物,近又复乔木之亭。
苏文忠公所称王巩定国者以铭其亭,曰:
循王甲第,吴山之麓。
勤身事国,虮虱刀韣。
而不妄杀,一念纯熟。
三十年閒,种木绕屋。
厥木惟乔,异彼朴樕。
爰自芽蘖,以长以育。
以至拱把,合抱连幅。
忠根义干,积善渗漉。
其阴数亩,万世之福。
我思其人,犹爱其木。
曾是比邻,弗戒樵牧。
仅逃斤斧,容惨神辱。
维时闻孙,有恻心目。
赎之以归,天实从欲。
汎扫其庭,云涨新绿。
媲美王氏,三槐鼎足。
目有清辉,如晞膏木。
风有清音,如韵琴筑。
可娱其亲,可庇其族。
我诵《角弓》,封殖是祝。
自今以始,公侯必复。
亿万子孙,并受戬谷。
跋欧阳寄王太尉诗后1086年4月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三六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八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丰乐坡前一醉翁,馀龄有几百忧攻。
平生自恃心无愧,直道诚知世不容。
换骨莫求丹九转,荣名何待禄千钟。
明年今日如寻我,颍水东西问老农」。
欧阳文忠公太尉懿敏王公诗。
轼与公之子定国、定国侄孙子发、张彦若同游宝梵。
定国诵此诗,以遗诗人戴仲达
仲达,尝从文忠公者也。
元祐元年四月,门生苏轼书。
章察1086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三八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八、《诗话总龟》前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章察字隐之
闽人,迁于成都数世矣。
善属文,不仕。
晚用太守王素荐,赐号冲退处士
一日,梦有人寄书召之,云东岳道士书也。
明日,与李士宁游青城,濯足水中,咍谓士宁曰:「脚踏西溪流去水」。
士宁答曰:「手持东岳送来书」。
大惊,不知其所自来也。
未几,果死。
其子祀亦逸民,举,仕一命乃死。
士宁,蓬州人也。
语默不常,或以为得道者,百岁乃绝。
尝见余于成都,曰:「子甚贵,当策举首」。
已而果然。
欧阳文忠公1092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四一、赵刻《志林》题作《贺下不贺上》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九 创作地点:安徽省阜阳市
贺下不贺上,此天下通语。
士人历官一任,得外无官谤,中无所愧于心,释肩而去,如大热远行,虽未到家,得清凉馆舍,一解衣漱濯,已足乐矣。
况于致仕而归,脱冠佩,访林泉,顾平生一无可恨者,其乐岂可胜言哉!
余出入文忠门最久,故见其欲释位归田,可谓切矣。
他人或茍以藉口,公发于至情,如饥者之念食也。
顾势有未可者耳。
观与仲仪书,论可去之节三,至欲以得罪、病告去。
君子之欲退,其难如此,可以为欲进者之戒。
侯公项羽(并叙)1090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六二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汉与楚战,败于彭城
太公间走,见获于楚。
项羽常置军中以为质。
汉王遣辩士陆贾项羽请之,不听。
后遣侯公许之,遂归太公。
侯公之辩,过陆生矣。
而史阙其所以说羽之辞,遂探其事情以补之,作《代侯公项羽辞》。
汉王四年,遣辩士陆贾东说项王,请还太公。
项王弗听,还。
汉王不怿者累日。
左右计无所出。
侯公在军中,而未知名,乃趋进而言曰:「秦为无道,荼毒天下,戮人之父,刑人之子,如刈草菅。
大王奋不顾身,建大义,除残贼,为万民请命。
今秦氏已诛,天下且定,民之父子室家,皆得保完以相守也,其庆大矣。
宜与太公享万岁无穷之欢。
不幸太公拘于强雠,以重大王夙夜之忧。
臣闻主忧臣辱,主辱臣死。
大王诸臣,未有输忠出奇,以还太公之属车,蹈义死节,以折项王之狼心者,臣恐天下有以议汉为无人矣,此臣等之罪也。
臣愿先即辱国之诛」。
汉王嘻嚱曰:「吾惟不孝不武,而太公暴露拘辱于楚者,三年矣。
吾重念天下大计,未获即死之,此吾所以早夜痛心疾首东向而不忘者也。
顾为之奈何」?
侯公曰:「臣虽不敏,愿大王假臣革车一乘,骑卒十人,臣朝驰至楚壁,而暮与太公骖乘而归,可乎」?
汉王慢骂曰:「腐儒,何言之易也。
陆贾天下之辩士,吾前日遣之,智穷辞屈,抱头鼠窜,颠沛而归,仅以身免。
若何言之易也」!
侯公曰:「待人以必能者,不能,则丧气;
倚事之必集者,不集,则挫心。
大王前日之遣也,恃之为必能之人,望之有必集之事。
乃困辱而归,是大王气丧而心挫也,宜其有以深鄙臣也。
大王一失任于陆贾,乃遂惩艾以为无足使令者,是大王示太公之无还期,待天下为无士也」。
汉王曰:「吾岂忘亲者耶,顾若岂足以办此?
项王阴忮不仁,徒触其锋,与之俱靡耳」。
侯公曰:「昔赵平原君苦秦之侵,欲结楚从也,求其可与从适楚者二十人。
盖择于门下也,食客数千,得十九焉,其一人无得也,最下客毛遂请行。
平原君不择而与之俱,卒至强楚,廷叱其王,而定从于立谈之间者,毛遂功也。
日者,赵王武臣见获于燕,以其臣陈馀、张耳之贤,择人请王,往者十辈,无一返者。
终于养卒请行,朝炊未终,乃与赵王同载而归。
大王之所知者。
臣乃今日愿为大王毛遂、养卒,大王何慊不辱平原、馀、耳之听哉」。
汉王曰:「善」。
即饬车十乘,骑卒百人,以遣侯公
侯公至楚,晨扣军门,谒项王曰:「臣闻汉王之父太公为俘囚,臣窃庆大王获所以于汉者。
前日汉王遣使请之,而大王不与,至将烹焉,臣窃吊大王似不恤楚矣」。
项王瞋目大怒,叱侯公曰:「若自荐死,乃欲为而主行说以侥倖也。
且吾亲与人角,而获其父,将甘心焉。
今乃言无恤者,何也」?
侯公曰:「臣以区区之身,备汉之使,而有谒于大王,故大王以臣为汉游说而忘忠楚也。
大王试幸听之。
使其言有可用,则楚汉之大利,两君之至欢,岂臣之私幸也。
使其言无可用,则臣徐蹈鼎镬,以从太公之烹,盖未晚也」。
项王曰:「太公之不得归必矣,若将何言」?
侯公曰:「夫汉王失职,怏怏而西,因思归之士,收豪杰之伍,举梁汉之师,下巴蜀之,并三秦,定齐魏,日引而东,以与大王决一旦之命,大王视其志,将一天下,朝诸侯,建七庙,定大号,为万世基业耶?
抑将区区徇匹夫之节,为曾参之孝而已者耶?
且连兵带垒,与楚百战以决雌雄,乃有天下三分之二。
大王军覆将死,自救不暇,凡所以运奇决胜为大王之勍敌者,在汉王与诸将了事耶?
抑太公实为之也耶?
虽庸人孺子固知之。
然而太公,独一亡似人耳,不足为楚、汉之轻重。
大王幸虏获之,而祸福实系焉,视其用之如何耳。
得所以用而用之者强,失所以用而用之者亡。
茍为失其所用,未若不获之为善也。
大王所以久拘而不归者,以要之。
要之诚是也。
且要而能致之,则权在我。
要而不能致,则权在人。
权之所在,以战必克。
则要者,名也;
归者,实也。
大王茍不得志于名,当速收效于实,无为两失而自遗其患。
是以臣窃为大王慎惜此举也。
大王尝置之俎上而命之矣,彼报之曰:『必欲烹之,幸分羹焉』。
且父子相爱之情,岂相远哉。
方汉王窘于彭城,二子同载,推堕捐之,弗顾也,安知其视父不与子同也。
太公之囚楚者,三年矣,彼诚笃于爱父,将捐兵解甲,膝行顿颡楚之辕门,为之请一旦之命,今励士方力,督战方急,无一日而忘与从事,此其志在天下,无以亲为也。
大王今不归之,以收其实,将久留之,以执其名,故曰似不恤楚也」。
项王怒气少息,徐曰:「顾吾所雠者汉王尔,其父何与耶?
汉王亲以其身投吾掌握者,数矣,我常易而释之,今乃曰东向必欲亡楚而后已,故吾深雠之,欲菹醢其父,聊快于一时,况与之归耶」?
侯公曰:「辱大王幸赐听臣,臣请言其不可者。
夫首建大义诛暴秦者,惟楚。
世为贤明显名于天下者,惟楚。
天下豪杰乐从而争赴者,惟楚。
被坚执锐为士卒先,所向摧靡,莫如大王
兵强将武,百战百胜,莫如大王
诸侯畏慑,惟所号令,莫如大王
割地据国,连城数十,莫如大王
王持此数者以令天下,朝诸侯,建大号,何待于今。
然而为之八年,智穷兵败,土疆日蹙,反为汉雌。
大王尝自知其所以失乎」?
项王曰:「吾诚每不自知,如公言焉,公试论吾所以失者」。
侯公曰:「大王知夫博者事乎?
夫财均则气均,气均则敌偶,然后胜负之势,决于一时。
大王求与汉博,方布席徒手未及投地,而骤以己资推遗之,已而财索气竭,徒手而校之,则大王势去矣。
夫仁义智信,所以取天下之资,而制敌之具也。
大王乃弃资委具,以为无所事,以故汉皆获而收执之,此所以日引而东,视大王如无也」。
项王曰:「何谓弃资委具」?
侯公曰:「夫秦民之不聊生久矣。
汉王之入关也,秋毫无所犯,解秦之罟,约法三章,民大庆悦,惟恐其不王秦也。
大王之至,燔烧屠戮,酷甚于秦,秦人失望,何以为仁?
王始与诸侯受约怀王,先入关者,王之,汉王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,叩关决战,降俘其主,以待大王,而大王背约,迁之南郑,何以为信?
大王以世为楚将,方举大义,不立其后,无以令天下,共立怀王而禀听之。
及天下且定,乃阳尊为帝而放杀之,何以为义?
范增之忠,陈平之智,韩信之勇,皆人杰。
争天下者,视此三人为之存亡。
然而死于疑,平、信去而不用,何以为智?
是以汉王于其入关也,天下归其仁;
其还定三秦也,天下归其
义帝缟素也,天下归其义;
其用平、信也,天下归其智。
此四者,大王素有之资,可畜之具,惟其委弃而不用,故汉皆得而收执之,是以大王未得所以税驾也。
方今之势,汉王者,高资富室也。
大王者,窭人也。
天下者,市人也。
市人不趋窭人而趋高资富室,明矣。
然则大王今日之资,恃有一太公尔。
天所以相楚也。
今不归之,以伸区区之信义,纾旦夕之急,臣恐汉人怒气益奋,战士倍我,是大王又以其资遗汉,且将索然而为穷人矣。
此臣所以为大王寒心也。
夫制人之与见制于人,克人之与见克于人,岂可同日而语哉。
大王熟计之」。
项王曰:「孤所以恩汉者亦至矣。
然去辄背我,今其父在此,犹日急斗,诚一旦归之,徒益其气尔」。
侯公曰:「不然。
臣闻怀敌者强,怒敌者亡。
大王于汉,未能怀而制之,乃欲怒而斗之,臣意天溺大王之衷,将孤楚矣。
大王诚惠辱一介之使护太公,且致言于汉王曰:『前日太公播越于外,羁旅敝军,获侍盥沐者三年于兹,而君王方深督过之,是以下国君臣未敢议太公之归。
今君王敕驾迎之,孤恐久稽君王旦暮问安侍膳之欢,敢不,敬遣下臣卫送太公之属车以还行宫。
孤亦愿自今之日,与君王捐忿弃瑕,继平昔之欢,君王有以报不谷者,皇天后土,实与闻之』。
如此而汉不解甲罢兵以答大义,则曲在彼矣。
大王因之号令士卒,以趋汉王,此秦所以获晋惠公也。
大王不辱听臣,臣无所受命而归,汉王固将恸哭于军曰:『楚之雠我者深矣,使者再返,而太公不归矣,且号为举大义,除残贼,拯万民,终之有不共戴天之雠,何面目以视天下,今日之事,有楚无汉,有汉无楚,吾将前死楚军,不返顾矣』。
汉王此感怒士,整甲而趋楚军,此伍子胥所以鞭平王之尸也」。
项王曰:「善。
吾听公,姑无烹。
公第还,语而主令罢兵,吾今归之矣」。
侯公曰:「此又不可。
夫智贵乎早决,勇贵乎必为。
早决者无后悔,必为者无弃功。
王陵,楚之骁将也,一旦亡去汉,大王拘执其母,将以还也,而其母慷慨对使者陈去就之义,敕无还,伏剑而死。
故天下皆贤智其母,而莫不哀其死也。
今太公幽囚郁抑于大王之军,久矣。
今闻使者再返,而大王无意幸赦还之,臣窃意其变生于无聊,不胜恚辱之积,一旦引决,以蹈陵母之义,则大王追悔前失,虽欲回汉军之锋,不可得矣。
臣闻来而不可失者,时也。
蹈而不可失者,机也。
方今大王粮匮师老,无以支汉,而韩信之军,乘胜之锋,亦且至矣,大王虽欲解而东归,不可得矣。
臣愿大王因其时而用其机,急归太公,与汉王约,中分天下,割鸿沟以西为汉,以东为楚。
大王解甲登坛,建号东帝,以抚东方之诸侯,亦休兵储,以待天下之变。
汉王老,且厌兵,尚何求哉?
将世为西藩,以事楚矣」。
项王大悦。
听其计,引侯生为上客,召太公,置酒高会三日而归之。
太公、吕后既至,汉王大悦,军皆称万岁。
即日封侯公平国君,曰:「此天下辩士,所居倾国者,故号平国君焉(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六四。)」。
其:原缺,据《外集》补。
宗信李沆1088年12月8日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七七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七二、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二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真宗时,或荐梅询可用者。
上曰:「李尝言其非君子」。
之没,盖二十馀年矣。
欧阳文忠公尝问苏子容曰:「宰相没二十馀年,能使人主追信其言,以何道」?
子容言:「独以无心故耳」。
轼因赞其语,且言:「陈执中,俗吏耳,特以至公,犹能取信主上,况如李公之才识而济之以无心耶」?
时元祐三年兴龙节,赐宴尚书省,论此。
是日,又见王巩云其父仲仪言:「陈执中罢相,仁宗问:『谁可代者』?
执中举吴育
上即召赴阙。
乾元节侍宴,偶醉,坐睡,忽惊顾拊床,呼其从者。
上愕然,即除西京留台」。
以此观之,执中虽俗吏,亦可贤也。
育之不相,命矣夫。
然晚节有心疾,亦难大用,仁宗非弃才之主也。
三槐堂(并叙)1079年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八五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一九、《皇朝文鉴》卷七三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八三、《文章轨范》卷七、《崇古文诀》卷二五、《古文集成》卷四八、《吴都文粹》卷四、《方舆胜览》卷五三、《古今事文类聚》新集卷一、别集卷三二、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后集卷二、续集卷五六、《秘笈新书》卷一、《山堂肆考》卷一三○、《文章类选》卷一八、《文编》卷五九、《文章辨体汇选》卷四五三、《文翰类选大成》卷一○七、《名世文宗》卷二七、《汴京遗迹志》卷八、正德《莘县志》卷一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草木典卷二五五、雍正《河南通志》卷五一、嘉庆《东昌府志》卷四四 创作地点:江苏省徐州市
天可必乎?
贤者不必贵,仁者不必寿。
天不可必乎?
仁者必有后。
二者将安取衷哉!
吾闻之申包胥曰:「人众者胜天,天定亦能胜人」。
世之论天者,皆不待其定而求之,故以天为茫茫。
善者以怠,恶者以肆,盗蹠之寿,孔颜之厄,此皆天之未定者也。
生于山林,其始也困于蓬蒿,厄于牛羊,而其终也,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,其天定也。
善恶之报,至于子孙,而其定也久矣。
吾以所见所闻所传闻考之,而其可必也审矣。
国之将兴,必有世德之臣,厚施而不食其报,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。
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、周之际,历事太祖太宗,文武忠孝,天下望以为相,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。
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:「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」。
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真宗皇帝于景德、祥符之间,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,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。
今夫寓物于人,明日而取之,有得有否。
而晋公修德于身,责报于天,取必于数十年之后,如持左券,交手相付。
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。
吾不及见魏公,而见其子懿敏公,以直谏事仁宗皇帝,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,位不满其德。
天将复兴王氏也欤?
何其子孙之多贤也。
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,其雄才直气,真不相上下,而栖筠之子吉甫,其孙德裕,功名富贵,略与王氏等,而忠信仁厚,不及魏公父子。
由此观之,王氏之福盖未艾也。
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,好德而文,以世其家。
吾是以录之。
铭曰:
呜呼休哉!
魏公之业,与俱萌。
封植之勤,必世乃成。
既相真宗,四方砥平。
归视其家,槐阴满庭。
吾侪小人,朝不及夕
相时射利,皇恤厥德。
庶几侥倖,不种而穫。
不有君子,其何能国。
王城之东,晋公所庐。
郁郁三槐,惟德之符。
呜呼休哉!
王仲仪真赞(并叙)1079年1月15日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八七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二一、《皇朝文鉴》卷七五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八八、《观澜文集》乙集卷二三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卷二八、《古今事文类聚》遗集卷一三、《古今合璧事类备要》后集卷七三、《宋元学案补遗》卷三 创作地点:江苏省徐州市
《孟子》曰:「所谓故国者,非谓有乔木之谓也,有世臣之谓也」。
又曰:「为政不难,不得罪于巨室
巨室之所慕,一国慕之;
一国之所慕,天下慕之」。
夫所谓世臣者,岂特世禄之人,而巨室者,岂特侈富之家也哉?
盖功烈已著于时,德望已信于人,譬之乔木,封殖爱养,自拱把以至于合抱者,非一日之故也。
平居无事,商功利,课殿最,诚不如新进之士。
至于缓急之际,决大策,安大众,呼之则来,挥之则散者,惟世臣、巨室为能。
嘉祐中,始识懿敏王公成都,其后从事于岐,而公自许州移镇平凉
方是时,虏大举犯边,转运使摄帅事,与副总管议不合,军无纪律,边人大恐,声摇三辅。
及闻公来,吏士踊跃传呼,旗帜精明,鼓角欢亮,虏即日解去。
公至,燕劳将佐而已。
余然后知老臣宿将,其功用盖如此。
使新进之士当之,虽有韩、白之勇,良、平之奇,岂能坐胜默成如此之捷乎?
熙宁四年秋,余将往钱塘,见公于私第佚老堂,饮酒至暮。
论及当世事,曰:「吾老矣,恐不复见,子厚自爱,无忘吾言」。
既去二年而公薨。
又六年,乃作公之真赞,以遗其子巩。
词曰:
堂堂魏公,配命召祖。
显允懿敏维周之虎。
魏公在朝,百度维正。
懿敏在外,有闻无声。
高明广大,宜公宜相。
如木百围,宜宫宜堂。
天既厚之,又贵富之。
如山如河,维安有之。
彼窭人子,既陋且寒。
终劳永忧,莫知其贤。
曷不观此,佩玉剑履。
晋公之孙,魏公之子。
谒谢王虞石直指四章 其三 明末清初 · 张萱
七言律诗 押支韵
万里巡方叱驭时,南床专坐亦称痴。
论文每发诸生箧,把笔常裁幼妇词。
云覆香条森老,霜催脆味入佳
文章司命台中彦,可是当年王仲仪
王仲仪尚书挽词1073年3月 北宋 · 苏辙
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: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
谢公德业久弥新,幼度英奇也绝伦。
父子俱贤真不朽,功名自致岂相因。
边兵屡动思良将,廷论萧条忆诤臣。
青史世家它日事,新阡宿草倍沾巾。